一座城市,十幾座火:探秘香港焚化爐的秘密
香港這個寸土貴重的都市,擁有著一個看似平凡卻極為重要的基礎設施:焚化爐。 這些隱藏在城市角落中的巨型機器,默默地承擔著處理香港每日產生的巨大垃圾量,為我們營造了更清潔、更宜居的生活環境。
香港現時共有10座焚化爐,分別位於香港各區,分布範圍廣泛,以高效率的處理方式將城市垃圾轉化為能量,同時減少土地填埋壓力。這些焚化爐可說是香港現代文明發展的關鍵元素之一,它們不僅是解決廢棄物問題的有效工具,更代表著香港對環保意識的高度重視和科技創新的努力。
一座城市的「巨嘴獸」:焚化爐運作原理
想像一下,每天成千上萬公斤來自各個角落的垃圾,被送往焚化爐,然後在高溫火焰中燃燒殆盡,最後只留下少量飛灰,並釋放出可供發電的熱能。這就是焚化爐的工作模式。
整個過程可以分為幾個步驟:首先,垃圾被傾倒進焚化爐內部,並經過一系列裝置將其轉化成燃料。隨後,燃料會在極高的溫度下燃燒,釋放出大量的熱能,並透過排煙系統將廢氣進行淨化處理。最終,飛灰會被收集起來,經分類處理後成為可再利用的資源。
環保效率與科技創新:焚化爐的優勢
相比傳統的土地填埋方式,香港焚化爐擁有許多顯著優勢:
減少垃圾體積: 焚化過程可以將垃圾體積縮小至原本的十分之一,有效減輕 landfills 的壓力。
節省土地資源: 香港土地有限,焚化爐可以有效減少填埋垃圾所需的土地面積,為城市發展騰出更多空間。
發電與能源回收: 焚化過程中釋放的熱能可被收集利用,產生電力,實現能源回收再利用。
減少有害物質排放: 現代焚化爐配備了先進淨化系統,可以有效控制廢氣排放,降低對環境的污染。
香港焚化爐不僅僅是處理垃圾的機器,更是城市發展的重要支柱,它們體現出香港政府對環保發展和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。 儘管焚化技術仍存在一些爭議,但它仍然是香港解決當前垃圾問題的最有效手段之一。
展望未來:邁向更綠色的城市發展
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,香港焚化爐的運作方式將不斷優化,朝着更高效、更環保的方向發展。 除了提升焚化技術本身的效率外,香港政府也積極推行資源回收再利用的政策,鼓勵市民減少垃圾產生,並將可回收物材進行分類回收處理。
最終目標是打造一個真正綠色的城市,實現循環經濟模式,減少對環境的負擔,創造更美好的未來。
隨著人口增加及垃圾產生量攀升,香港的廢棄物處理成為一項刻不容緩的議題。焚化爐作為一種常用的處理方式,在香港佔據著重要的地位。然而,由於環保擔憂及市民對焚化爐營運影響的關注,關於香港焚化爐數量、地點及相關爭議一直備受討論。
截至目前為止,香港共有七座焚化爐:
石鼓洲焚化爐: 這是香港最先建成的焚化爐,於1982年投入運作,主要處理來自港島及九龍的垃圾。
馬頭角焚化爐: 建於1993年,位於南區馬頭角,負責處理新界東部及部分離島地區的垃圾。
荔枝角焚化爐: 佔地廣闊,建於2007年,主要服務西九龍及新界西南部地區。
除上述三座大型焚化爐外,香港還有四座較小型焚化爐:
屯門焚化爐: 主要處理新界西部的垃圾。
大埔焚化爐: 負責處理大埔區及鄰近地區的垃圾。
粉嶺焚化爐: 主要服務北九龍及新界北部地區。
長沙灣焚化爐: 主要處理香港仔及南區地區的垃圾。
儘管焚化爐是有效處理垃圾的方式,但其營運也引發許多爭議:
焚化爐在燃燒過程中會排放二氧化碳、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質,造成空氣污染問題。長期暴露於這些污染物之下,可能會影響居民健康,加重呼吸系統疾病的風險。
焚化後產生的餘渣(焚燒後的灰燼)含有許多重金屬及有毒物質,需要妥善處理才能避免對環境造成危害。現時香港政府主要將餘渣運往填海造地,長期下去會加劇土地資源的短缺問題。
香港焚化爐往往位於人口密集區附近或鄰近居民住宅區,導致部分市民對噪音、氣味及環境污染產生抗拒和擔憂。
面對上述問題,香港政府積極推行一系列措施來減輕焚化爐的負面影響:
加強監管: 建立嚴格的監察機制,定期檢測焚化爐排放物質是否符合標準,並採取行動處理超標情況。
提升技術: 引進先進的焚化爐設備,減少空氣污染及餘渣產量。
循環經濟發展: 鼓勵焚燒後餘渣再利用,例如將其作為建築材料或道路鋪設材料。
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和科技進步,香港政府積極探索更加環保的垃圾處理方式,例如:
減廢循環: 鼓勵市民減少用量、重複使用及回收資源,從源頭降低垃圾產生量。
堆肥技術: 推廣食物殘渣堆肥,將有機垃圾轉化為肥料,減少焚燒需求。
生物消化系統: 研究開發生物消化系統,利用微生物分解垃圾產生能源或其他副產品。
總而言之,香港焚化爐在處理廢棄物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,但其營運仍需不斷改善以減輕對環境及健康的負面影響。政府應持續加強監管、提升技術和發展循環經濟模式,實現更加可持續的垃圾處理目標。
香港現時共有10座焚化爐,分別位於香港各區,分布範圍廣泛,以高效率的處理方式將城市垃圾轉化為能量,同時減少土地填埋壓力。這些焚化爐可說是香港現代文明發展的關鍵元素之一,它們不僅是解決廢棄物問題的有效工具,更代表著香港對環保意識的高度重視和科技創新的努力。
一座城市的「巨嘴獸」:焚化爐運作原理
想像一下,每天成千上萬公斤來自各個角落的垃圾,被送往焚化爐,然後在高溫火焰中燃燒殆盡,最後只留下少量飛灰,並釋放出可供發電的熱能。這就是焚化爐的工作模式。
整個過程可以分為幾個步驟:首先,垃圾被傾倒進焚化爐內部,並經過一系列裝置將其轉化成燃料。隨後,燃料會在極高的溫度下燃燒,釋放出大量的熱能,並透過排煙系統將廢氣進行淨化處理。最終,飛灰會被收集起來,經分類處理後成為可再利用的資源。
環保效率與科技創新:焚化爐的優勢
相比傳統的土地填埋方式,香港焚化爐擁有許多顯著優勢:
減少垃圾體積: 焚化過程可以將垃圾體積縮小至原本的十分之一,有效減輕 landfills 的壓力。
節省土地資源: 香港土地有限,焚化爐可以有效減少填埋垃圾所需的土地面積,為城市發展騰出更多空間。
發電與能源回收: 焚化過程中釋放的熱能可被收集利用,產生電力,實現能源回收再利用。
減少有害物質排放: 現代焚化爐配備了先進淨化系統,可以有效控制廢氣排放,降低對環境的污染。
香港焚化爐不僅僅是處理垃圾的機器,更是城市發展的重要支柱,它們體現出香港政府對環保發展和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。 儘管焚化技術仍存在一些爭議,但它仍然是香港解決當前垃圾問題的最有效手段之一。
展望未來:邁向更綠色的城市發展
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,香港焚化爐的運作方式將不斷優化,朝着更高效、更環保的方向發展。 除了提升焚化技術本身的效率外,香港政府也積極推行資源回收再利用的政策,鼓勵市民減少垃圾產生,並將可回收物材進行分類回收處理。
最終目標是打造一個真正綠色的城市,實現循環經濟模式,減少對環境的負擔,創造更美好的未來。
香港焚化爐數量:你所想知道的一切
隨著人口增加及垃圾產生量攀升,香港的廢棄物處理成為一項刻不容緩的議題。焚化爐作為一種常用的處理方式,在香港佔據著重要的地位。然而,由於環保擔憂及市民對焚化爐營運影響的關注,關於香港焚化爐數量、地點及相關爭議一直備受討論。
香港現時有多少焚化爐?
截至目前為止,香港共有七座焚化爐:
石鼓洲焚化爐: 這是香港最先建成的焚化爐,於1982年投入運作,主要處理來自港島及九龍的垃圾。
馬頭角焚化爐: 建於1993年,位於南區馬頭角,負責處理新界東部及部分離島地區的垃圾。
荔枝角焚化爐: 佔地廣闊,建於2007年,主要服務西九龍及新界西南部地區。
除上述三座大型焚化爐外,香港還有四座較小型焚化爐:
屯門焚化爐: 主要處理新界西部的垃圾。
大埔焚化爐: 負責處理大埔區及鄰近地區的垃圾。
粉嶺焚化爐: 主要服務北九龍及新界北部地區。
長沙灣焚化爐: 主要處理香港仔及南區地區的垃圾。
香港焚化爐為何爭議不斷?
儘管焚化爐是有效處理垃圾的方式,但其營運也引發許多爭議:
燃燒產生空氣污染:
焚化爐在燃燒過程中會排放二氧化碳、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質,造成空氣污染問題。長期暴露於這些污染物之下,可能會影響居民健康,加重呼吸系統疾病的風險。
餘渣處理問題:
焚化後產生的餘渣(焚燒後的灰燼)含有許多重金屬及有毒物質,需要妥善處理才能避免對環境造成危害。現時香港政府主要將餘渣運往填海造地,長期下去會加劇土地資源的短缺問題。
地點選址爭議:
香港焚化爐往往位於人口密集區附近或鄰近居民住宅區,導致部分市民對噪音、氣味及環境污染產生抗拒和擔憂。
政府如何應對焚化爐爭議?
面對上述問題,香港政府積極推行一系列措施來減輕焚化爐的負面影響:
加強監管: 建立嚴格的監察機制,定期檢測焚化爐排放物質是否符合標準,並採取行動處理超標情況。
提升技術: 引進先進的焚化爐設備,減少空氣污染及餘渣產量。
循環經濟發展: 鼓勵焚燒後餘渣再利用,例如將其作為建築材料或道路鋪設材料。
未來香港焚化爐的发展方向?
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和科技進步,香港政府積極探索更加環保的垃圾處理方式,例如:
減廢循環: 鼓勵市民減少用量、重複使用及回收資源,從源頭降低垃圾產生量。
堆肥技術: 推廣食物殘渣堆肥,將有機垃圾轉化為肥料,減少焚燒需求。
生物消化系統: 研究開發生物消化系統,利用微生物分解垃圾產生能源或其他副產品。
總而言之,香港焚化爐在處理廢棄物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,但其營運仍需不斷改善以減輕對環境及健康的負面影響。政府應持續加強監管、提升技術和發展循環經濟模式,實現更加可持續的垃圾處理目標。
COMMENTS
香港歷史上有幾多堆填區、焚化爐?垃圾圍城的前世今生
香港地寸金尺土,政府一直希望興建垃圾焚化爐,來減少對堆填區的依賴。 事實上焚化爐並非什麼新鮮事,香港就曾興建4個垃圾焚化爐:堅尼地城焚化爐、荔枝角焚化爐、梅窩焚化爐及葵涌焚化爐。 這些焚化爐有的鄰近市區,焚燒垃圾所排放的二噁英對市民健康有極大隱憂,政府遂於九十年代將之逐一關閉。
香港焚化爐-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以下是香港各個焚化爐及火葬設施的列表:. 目次. 1 廢物處理焚化爐. 1.1 污泥焚化爐; 1.2 垃圾焚化爐; 1.3 病理廢物焚化爐; 1.4 已關閉的垃圾焚化設施.
新一代焚化爐組件抵港水運重量6000公噸創先河
2023年3月2日 — 環保署首席環境保護主任鄧偉權分享,整座焚化設施共分為6組興建,每組包含各一個鍋爐燃燒、煙氣潔淨系統組件,總重量達5萬公噸,相當於約5座法國艾菲爾 ...
兩堆填區料2026年飽和回收率32%未達目標石鼓洲焚化爐 ...
2024年6月3日 — 最新的《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》中,政府繼續以回收率55%為目標。而最新數字顯示2022年本港都市固體廢物回收率為32%,按年升1個百分點,但與目標回收率尚 ...
第二座垃圾焚化爐有望提早兩年完成- 香港文匯網
2024年6月19日 — 環保署現正在石鼓洲旁約12公頃的人工島上興建香港首個現代轉廢為能焚燒發電設施項目I·PARK1,相關填海工程、海堤和防波堤的建造工程已大致完成,待承建商 ...
港府認廢物管理落後堅持建3座焚化爐選址或北都
2022年7月25日 — ... 香港仍需要第三座焚化爐。但他強調,政府先透過垃圾徵費以減少廢物為目標,其次靠回收「轉廢為材」,最後焚化「轉廢為能」,而焚化爐全面投產前,稔灣 ...
港首座現代化垃圾焚化爐料明年運作- 香港
2024年6月20日 — 香港雖然暫緩實施垃圾徵費計劃,但特區政府仍致力推動邁向2035年「零廢堆填」的目標,其中正如火如荼興建的香港首座現代垃圾焚化爐—I·PARK1「源·島」 ...
環保署:兩個焚化設施落成後都市固體廢物處理量增至每日9千 ...
香港地寸金尺土,政府一直希望興建垃圾焚化爐,來減少對堆填區的依賴。 事實上焚化爐並非什麼新鮮事,香港就曾興建4個垃圾焚化爐:堅尼地城焚化爐、荔枝角焚化爐、梅窩焚化爐及葵涌焚化爐。 這些焚化爐有的鄰近市區,焚燒垃圾所排放的二噁英對市民健康有極大隱憂,政府遂於九十年代將之逐一關閉。
超級焚化爐I.PARK1 所有預備組件已抵港環保署料下年投入 ...
2024年6月19日 — PARK2 的處理量將由原本預計的4,000公噸增至6,000公噸,雷學良解釋,因為近年焚化爐技術改善,每條線的處理量由700至800公噸提高至800至1000公噸,因此I.
城際垃圾焚化宜合作打造「無廢」灣區 - 報章
2024年4月2日 — 同為大灣區城市的香港,目前卻仍未有生活垃圾焚化發電的設施。第一座生活垃圾焚化爐預計於明年投入服務,可處理3,000公噸的都市固體廢物;籌備中的第二座 ...